查看原文
其他

谈一谈备课中的“模仿”​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九

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3-18


     阅读本文之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“追梦教师袁建国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。这样,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,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,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。

图片选择网络


谈一谈备课中的“模仿”

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九

袁建国

      很多学校,在备课的呈现形式上都有过这样的反复:起初是手写备课,后来是电子备课,再后来又改成了手写备课。

      这样“折腾”是为什么呢

      将手写备课改为电子备课,是因为“科技”的推动作用。有了电子备课这样的带有科技含量的产品,如果不用,肯定会被怀疑为“老土”。

      但是后来发现,使用电子备课,许多老师只是发挥了其“复制”“粘贴”的优势,备课质量不升反降,于是又不得不回到手写备课。

      对于这样的改动,有的老师很不以为然。在他们看来,我们有名师现成的备课资源,直接拿来,为我所用,效果岂不更好?

      这也不能一概而论。

      我们知道,名师的备课虽然经典,但我们与名师面对的学生不同,教学理念、知识储备也不相同,所以他们的教案有其针对性也有其局限性。

      所谓针对性,指他们的教案仅仅针对他们所面对的学生;所谓局限性,指他们的教案不可能是“普世良方”,不可能在什么环境下都适用。每名教师和他面对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每个人都存在个性和素质的差异,如果仅是“拿来主义”“一抄了”,不一定完全适合。

      当然,如果名师的备课确实适合自己的班级,我是不反对教师“拿来就用”的,但一定要注意这个前提——确实适合自己的班级。

      我认为“拿来就用”其实就是一种模仿。模仿对教师成长来说非常重要。我们都知道练习书法先从模仿开始,备课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      刚入职的教师虽然大学阶段学习了相关课程及教育学、心理学、教材教法等教学专业知识,但未必能够掌握相应教学实用技能。以备课为例,如何确定教学目标、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、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、如何进行课堂提问、如何进行课堂小结等,新教师知之甚少。这时,能有一个好的范本作为借鉴未尝不可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参考借鉴名师的课堂,不失为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“捷径”。

      对于“老”教师来说也是这个道理。我们想要学习一项新技术,或者实践一项新理念,模仿名师的一招一式也是必不可少的“规定动作”。

     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:“不看别人的戏,就演不好自己的戏。”“看别人的戏”,就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。

      也就是说,合理的模仿是允许的。然而另许多学校头疼的是,有的老师的“模仿”已经“变味”。

      因为学校对备课提出许多要求,如条目、字数、课前一周备课等等,有的老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,便选择了“简便快捷”的抄袭,而所谓的“备课”,真正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用,备课本或电子备课完全成了摆设。

      从另一个方面讲,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内涵发展,如果一味模仿,不懂“吸纳”,教师不会有内涵发展的。练习书法不是也有先临帖,再创新吗?如果一辈子都是“临帖”,那怎么会有书法家呢?

      所以说,模仿是第一步,吸纳是第二步,创新是第三步;在模仿中体悟,在体悟中吸纳,在吸纳中创新,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正确路径。

      思想不能克隆,智慧不能盗版,创新不可复制。模仿,是个细致活儿、技术活儿,也是个艺术活儿。

2021年9月13日夜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更多教师备课精彩内容,请点击阅读

这样分析学情,课堂就有了“定盘星”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八

研究教材,贵在为我所用(附名师案例)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七

研究教材,怎一个“细”字了得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六

“双减”后,用这份“过关清单”让你的课堂提质增效

板书设计,课堂教学的“眼睛”(附板书设计优秀案例)

课堂是否精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设计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四(下)

课堂是否精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设计  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四(上)

“所有的导入都是废话?”那是你没用好这些方法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三!

教学目标,课堂成长的“指南针”——备课杂谈之四十二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